在网络会议的开发当中,从宏观上看,由于其捕捉的场景经过会变动,因此视频的传输码率也会跟着采集的场景数据进行变化;从微观来看,我们的编解码对场景的描述主要是通过帧内预测和帧外预测来进行,所谓的帧内预测就是静态图像的数据冗余处理,如JPG编码就是一种典型的帧内预测编码,一幅静态的图像存在着很多的冗余,帧内预测就是去掉这些静态图像的冗余数据,而帧外预测就是多个运动的图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数据冗余,我们只要传输一些变化的数据,就可以大致还原多个运动的图像,因此采集的场景变化度越大,其帧外预测的冗余数据就越少,其传输的数据就会越大。由此可见要对视频的图像进行码率控制,必须要进行编解码的进行优化设置,合理的视频编码设置会让视频传输的码率更平稳,占用更小的带宽。而控制码率的手段主要是通过调整编码器的量化步长来实现,图像内容较多、或者图像变化加大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采用量化步长较少来传输,而图像内容较少的时候,我们可以用量化步长较大来传输,但由于视频图像是连续采集的,我们进行量化步长的时候,很难通过当前视频图像来判断下一帧图像的数据大小,因此我们通过自适应的调整码率来进行图像的编码复杂度的控制。
在视频码率的控制上,视频编解码器提供三种方式进行码率的控制,一种是CBR(固定的码率控制),一种是VBR(动态的码率控制),最后一种是ABR(平均码率控制)。这三种视频码率控制方式,都有各自的优缺点。CBR控制方式优点主要是码率会按某个固定的值进行传输,码率一般不会超过控制值很多,因此码率波动较少,但在运动的场景中,其图像质量会有很多的波动,当图像不运动的时候,图像质量较好,而图像运动的时候,图像质量变低;VBR方式的优点主要是图像质量维持在一个固定值,但受到图像运动变化的影响,其码率波动性较高;而ABR方式是采用了动态计算码率的方式,性能上综合了两种方式的优点,其质量和码率控制波动性,在前两者之间,码率控制在一段时间内较为准确,而质量相对保持原有的水平。因此我们在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的开发当中,对不同的会议场景可以采用不同的码率控制方式,来提高视频图像的质量,节省更大的带宽,如在视频图像都是静态的图像,我们可以采用CBR进行码率控制,其可以更节省视频会议系统的带宽。而在一些视频图像经常发生变化场景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通过ABR或者VBR进行视频码率控制,虽然其带宽不能做到精确地控制,但图像质量在不同的场景中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,从而提高了视频会议系统的体验度。